不逆人意
人是群居的动物,在团体里,如何受人欢迎?首先要能做到:凡事不执着己见,不主观自我。对于别人的见解、看法,不能一味否决,遇事何妨先设身处地替对方设想。如此才能在团体中不受排拒,进而发挥影响力。
普贤菩萨十大愿中的“恒顺众生”,就是对民意的重视,也就是“不逆人意”。“不逆人意”不是盲目地投其所好,不是一味地曲意奉承。“不逆人意”是应世的慈悲,是处众的智慧,是圆融人际的善巧,是广结善缘的方便。佛教的“随类应化、同事摄受”,儒家的“有教无类、因材施教”,都是化世的慈悲与智慧。能够“不逆人意”,才能“应机说法”,才能“观机逗教”。
所谓“不逆人意”,就是凡对真善美的追求,必能“从善如流”,必不执着。有“不逆人意”性格的人,必肯“与人为善”,不但凡事ok,不轻易说no,即使拒绝,也有替代。
“不逆人意”就是对人的尊重包容。在生活中,儿女不逆父母之意,就是孝顺;父母不逆子女之意,就是开明。属下不逆主管之意,就是服从;主管不逆属下之意,就是尊重。朋友相互不逆对方之意,就是知交。学习“不逆人意”,才能和平处事。
现代人经常否决别人,要用“不逆人意”来修养自己。“不逆人意”是最高贵的修养,是最高尚的情操。佛陀十大弟子中,“解空第一”的须菩提,他对佛陀的尊重、顺从,可以说“要他站,则不坐;要他坐,绝不站”。佛陀在因地修行时,身为须达拿太子,凡人民有所求,不论衣服、饮食、金银珍宝、车马、田宅等,甚至妻子儿女,无不施与,因此又称“善施太子”。此外,禅师的“唾面自干”、“老拙自倒”等,都非一般人所能为也。
“不逆人意”的人做事能成,“拂逆人意”的人做事难有助缘。从政者若真能时时做到“民之所欲,常在我心”,必是廉明之吏,必受人民爱戴。修道之人,若能时时怀抱“但愿众生得离苦,不为自己求安乐”,必是有德之士,必然道业有成!
“不逆人意”,实乃处世的最高智慧与涵养!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相邻推荐:还珠之皇后万安 婆婆被骚扰跳河自杀,老公却以为死的是我妈 仙临仙途 溯源师笔记 墨子公开课 凛冬之纪 重生1995回到卫校上学的日子 名家教子书:父亲的榜样(外国篇) 名家教子书父亲的榜样(中国篇) 重生回来,身为鬼主的我不选他了 名家教子书:母亲的榜样(中国篇) 锦瑟归宁 年下病娇狩猎计划 穿越赛博武林创乱世霸业 周宝地穿越时空 魔鬼小说 名家教子书:母亲的榜样(外国篇) 我在午夜当铺鉴百诡 全村啃树皮,我涮肉汤香万里 旺哥大反派